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园地 >> 健康知识 >> 正文

稳血糖,护大脑 ——认识脑卒中患者的血糖管理

2025/6/21 作者:佚名

脑卒中(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卒中患者中15%~33%合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8倍~6倍。糖尿病合并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且合并较多并发症,其1年后的预后不良率显著增高。

在脑卒中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血糖管理至关重要。无论是高血糖还是低血糖,都可能加重脑损伤,影响患者预后。

 一、脑卒中合并糖尿病发病机制

 糖尿病与脑卒中关系密切,主要是由于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不但导致血糖升高,还会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其中脂肪过度氧化、分解为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尤其是胆固醇增高更为显著,造成脂代谢紊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长期处于高凝状态,且大多合并高血压,这些因素均利于血栓形成,促使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二、为什么血糖管理对脑卒中患者重要?

 1 高血糖的危害 

急性脑卒中时,应激反应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而高血糖会加剧脑细胞损伤,扩大梗死面积。

长期高血糖(糖尿病)会增加脑卒中的复发风险。

2 低血糖的风险

低血糖可能导致脑能量供应不足,加重神经功能损害,甚至诱发二次卒中。因此,脑卒中患者的血糖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三、脑卒中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根据临床指南,脑卒中急性期和长期康复期的血糖控制目标略有不同:

(一)急性期(发病24~48小时内)

推荐血糖控制在7.8~10.0 mmol/L,避免过高或过低。严重高血糖(>10.0 mmol/L)时,需胰岛素治疗。

(二)长期管理(康复期及预防复发) 

(1)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 4.4~7.0 mmol/L,餐后血糖 <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个体化调整)。  

(2)非糖尿病患者: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空腹 3.9~6.1 mmol/L)。 

四、如何管理脑卒中患者的血糖?

 急性期管理

(一)监测血糖:入院后立即检测血糖,并定期监测(每2~4小时一次)。

(二)胰岛素治疗:如果血糖持续>10.0 mmol/L,需采用胰岛素控制,避免血糖剧烈波动。  

(三)避免低血糖:血糖<3.9 mmol/L时,应及时补充葡萄糖。 长期管理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低糖、低盐、高纤维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运动:卒中患者卧床期应坚持肢体关节活动,病情稳定尽快下床,借助器械站立、步行等康复训练,重视瘫痪肢体的肌肉训练,针对相应肌肉进行抗阻训练。

早期康复中,充分考虑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下循序渐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每天至少45分钟的康复训练,适当增加锻炼强度,一般在饭后1小时进行,有利于降糖效果。卒中恢复期的康复重点是全面的功能障碍恢复,为下一步回归社会和家庭做好准备。出院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康复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药物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规律服用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避免漏服或过量。部分脑卒中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需调整药物剂型(如口服改注射)。

2.定期监测

 每3~6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五、注意事项 

警惕无症状低血糖:部分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不敏感,需加强监测。

避免过度严格控糖:尤其是老年患者,过于严格的血糖控制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

多学科协作:脑卒中康复需要神经内外科、内分泌科、康复科等多团队合作,制定个性化方案。

咨询科室: 神经内科:0830—6252022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