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27 作者:佚名
儿童发热是家长最常遇到的健康问题之一,但许多父母因缺乏科学认知而陷入焦虑或错误护理。
发热的定义与体温判断
发热是机体对抗感染或疾病的保护性反应,其核心是体温调节中枢的异常升高。不同测量部位的体温标准略有差异:
儿童体温受活动、饮食、情绪等因素影响,波动范围通常在1℃以内,若短暂升高但无其他症状,可能为生理性发热。
发热分度(以腋温为准):
◎低热:37.3-38℃
◎中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
发热的正确处理步骤
1观察与评估
精神状态优先:若孩子精神好、食欲正常,即使体温较高(如39℃),也可居家观察;若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急促,需立即就医。
警惕特殊人群:3月龄以下婴儿发热必须就医;有热性惊厥史者需在体温≥38℃时积极退热。
2物理降温
适用条件:体温<38.5℃且无寒战。
正确方法:减少衣物、开空调(避免直吹)、温水擦拭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禁用酒精擦浴。
误区纠正:寒战期(手脚冰凉)应保暖,而非物理降温;退热贴效果有限,仅辅助使用。
3药物降温
用药原则:体温≥38.5℃或伴有明显不适时使用。
推荐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禁忌与注意:不联合或交替使用两种退热药,避免肝肾损伤;退热药不治本,需针对病因治疗(如细菌感染需抗生素)。
常见误区与科学纠正
误区一:发热会烧坏脑子
真相:单纯发热不会损伤大脑,但某些疾病(如脑膜炎)伴随的高热可能导致神经损害。
误区二:捂汗退热
风险:婴幼儿汗腺不发达,捂热可能引发“捂热综合征”,导致脱水或器官损伤。
误区三:立即使用退烧药
科学建议:低热无需用药,适度发热可增强免疫功能;退热目标为缓解不适,而非单纯降温。
误区四:依赖输液退烧
原则:多数发热无需输液,仅严重脱水或细菌感染需静脉治疗。
发热是儿童免疫系统成长的“试炼”,家长需理性对待,平衡观察与干预,避免过度治疗。科学护理的核心是关注孩子整体状态,而非单一体温数值。若无法判断病情,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是最稳妥的选择。
咨询电话:0830-6253144
主办单位:叙永县人民医院 地址: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叙永镇和平大道612号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四川机构网 四川绿之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6015648号-1